张家港:港城那一道道最美的风景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4-08-11
张惠良、王志勇、钱雪英、蒋静芳……在港城,活跃着13.6万名志愿者,他们怀揣着“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”的服务理念,执着地行进在公益之路上,正是这群最可爱的人,汇成了——
志愿者团队持久发力 20多年前,张惠良走上了志愿者之路。如今,64岁的张惠良是志愿者中的“元老级”人物。 “当时,我还在南丰交管所工作,结对帮扶镇上2名贫困生和1名孤寡老人。”张惠良告诉记者,当时志愿者在港城还是个“新鲜词”,也没有想到将来会将“公益”当事业。 直到2006年,张惠良和刘建荣、张伟、许有梅、查英等10多个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张家港市爱心义工协会,正式走上了志愿者之路。“起初,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生、老年人,通过义卖、义捐等方式给困难家庭提供物质帮助,用文艺表演、聊天等方式给老人带去精神慰藉。”回忆协会成立之初,张惠良表示,自己遇到过不少困难,也听到不少质疑,坚持下来,才有了今天的规模。 现在,协会下设江苏城职院张家港校区(开放大学)、张家港“深爱声爱”爱心司仪团队、张家港中心医院爱心义工工作站3个分会,注册志愿者达3500多人。“3+1暖心行动”、“轮椅上阳光”、“文艺进养老机构”、“爱之翼残疾人烘焙技能”等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成为协会的“品牌”。成立至今,协会帮助221名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,帮扶了30户贫困家庭,温暖了365名孤寡老人,帮助了22户特困残疾人家庭。 协会能有今天的规模,是张惠良最初坚持的结果,也离不开港城这片培育志愿者的沃土。 为培育志愿者团队,让志愿者团队持久发力,我市制定出台了《关于扶持志愿服务团队发展的工作意见》,从政策、资金、项目、奖励、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,促进志愿者组织健康快速发展。目前,全市活跃着13.6万名志愿者,共有“乐美夕阳”、“行之有礼”、“绿山军”、“美湖使者”、“快乐益拍”等近100支特色服务团队。 2011年成立市公益组织培育中心,向志愿者团队无偿提供场地设备、组织规划、项目管理、教育培训、能力评估等支持。近4年来,共有52爱心联盟、爱心义工等20多个志愿者组织进入中心孵化。如今,这些志愿者组织活跃在港城各地,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了骨干作用。 志愿服务活力四射 5月31日下午,300多名志愿者来到市区暨阳湖,开展“美湖使者”志愿服务团分队启动仪式。“美湖使者”是由志愿者钱雪英组建的,团队以保护湖泊为己任,开展环保、防溺水宣传、捡拾垃圾、打捞湖面杂物、劝阻不文明行为等志愿服务。 近年来,随着志愿者团队的蓬勃发展,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。“防溺水”规劝市民远离野游;“行之有礼”倡导市民文明出行、文明行为;“快乐益拍”为建筑工人、金婚夫妇定格最美画面;“牵手成长”让寒门学子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;“绿山军”保护香山绿色环境,劝导不文明行为;“暗恋桃花源”保护凤凰镇山川河流……“以前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单一,以‘助人’为主旋律,资助贫困生、帮扶困难家庭、关爱孤寡老人。现在志愿服务活动不再局限于‘助人’,而是向关爱社会、关爱自然延伸。”市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分析。 不管是活动内容,还是活动形式,志愿服务都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。为了让志愿服务“接地气”,我市在近200个社区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基站,“四点半学校”、“笔墨夕阳美”老年人书画公益培训、“周末读书会”……社区志愿服务遍地开花。为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,各机关单位也纷纷加入其中,开展“欢乐社区行”、“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”、“千名优秀教师进社区”等志愿服务活动。 除了依托社区,志愿服务还深入基层设站点。在市区最繁华的步行街,步行街志愿服务岗亭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。志愿者们轮流“驻扎”,为过往市民提供生活求助、应急药物、地图提供、公交引导、免费借伞、景点介绍、文明宣传、信息咨询等项目服务。目前,我市在商业大街、公共场所、窗口单位、文体场馆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共设有152个雷锋志愿服务站(点),每年实施志愿服务项目超过300个,提供志愿服务岗位1800多个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20万人次志愿者走进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站(点)开展志愿服务,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,服务时间超过80万小时。 为了让志愿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,志愿者还组建了“邻里守望”服务总队,在社区统一开展“邻里守望”志愿服务活动。总队下辖近200支分队,共有近1万名志愿者参与。志愿者们以“一助一”或“多助一”的形式,走进空巢老人、残疾人、单亲母亲、失独、烈士子女和困难新市民家庭,开展节日慰问、家政服务、心理疏导、学业辅导、技能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。 志愿者收获尊重和礼遇 因为帮贫困生编织毛衣,蒋静芳作为志愿者为人熟知。5月31日上午,蒋静芳和47名2013年度服务满100小时的“三星级”志愿者在市澳洋医院接受免费体检。“我的腰椎、颈椎不太好,是长时间织毛衣落下的毛病,免费体检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志愿者的尊重和认可。”这次免费体检,让蒋静芳和“同行”们获得了莫大的鼓舞。 免费体检只是礼遇志愿者中的其中一项优待,也是“伙伴计划”带来的连锁反应。 2012年3月份,我市创新实施“学雷锋·志愿服务伙伴计划”,为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项目支撑。截至目前,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22个,其中274个项目被113家企业资助,资助金额达611万元。参与志愿者超过6万人次,受益群众达35万人次。 “伙伴计划”的成功,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。“为建立志愿者嘉奖制度,增强‘好人有好报’的价值观念,自去年开始,市文明办、市志愿者协会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了解志愿者需求,逐步形成了《张家港市志愿者礼遇办法(试行)》。”市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《礼遇办法》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,按照规定,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30小时、60小时、100小时、200小时、300小时的,可依次申请评定“一星级”至“五星级”志愿者。按照志愿者年度服务时间,可免费享有体检、观看文艺演出,获取旅游年卡、公交年卡、停车年卡等待遇。同时,对优秀志愿者给予政治、工作、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,提供家政服务、免费体检、红色旅游、拍摄全家福等各类服务。对于新市民志愿者,优先给予入户入学入医待遇。 “以前做志愿活动,总会遭遇一些异样的目光,甚至被人误解。现在大环境变了,不仅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,而且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。”志愿者陈连成告诉记者,能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,他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倍感自豪。(周晓艳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