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聚焦杭锦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身边好人 道德讲堂
我们的节日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展播
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领导活动 文明影音 评论•深度 道德模范
文明实践在行动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动态

上海:让“广场舞大妈”变身环保“绿主妇”参与社区治理

作者: 发布时间:2014-08-21

 

 “你看,你这个铁门装在楼道里这么多年了,万一发生火灾,一时半会儿钥匙找不到,多危险啊!”在徐汇区梅陇三村,一名家庭主妇热心劝说邻居把他家占着公共楼道的铁门拆了。最近在徐汇区整治楼道过程中,这群顶着“绿主妇”名号的志愿者主动出击,已经拆了六七十道铁门。 
  “绿主妇”是一群关心环保、热心公益的阿姨妈妈,而今对社区公共事务,她们也表现出很大热情。“绿主妇”带头人、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尚艳华说,有了“绿主妇”们,小区治理有了底气。

    我们的社区治理平台起于环保公益,伴着环保项目开展一起成长。这是“老本行”,“绿主妇”不管怎么走下去,“绿”都不能丢。——尚艳华

 

 在“议事”中学习自治

  每月12日,18名志愿者骨干组成的“绿主妇议事会”准时开启。居民周宝娣主持会议,有模有样。她是现任议事会会长。“小区有啥急事,居民有啥困难,都来这里讲讲”。 
  “保洁工反映,宠物跑到绿化地里大小便,清扫起来很烦。”王阿姨提的议题引起大家一阵议论。这个规模2300多户的老小区里,养了200多条狗。“绿主妇”们也一直在想办法,比如编写文明养宠公约,倡导养宠居民签字遵守,但效果不够明显。 
  怎样才能让居民们都文明养宠呢?议事会商量之后建议把小区里的绿化围栏适当加高,让狗等宠物无法进去随地大小便。说干就干,她们将议事会讨论出的办法,包括栏杆加高多少、用什么颜色,设计成什么样子,写成一个简单的方案报给居委会。居委会再与物业、业委会沟通。不久,居民们发现,小区绿地围起了一道道绿白相间的围栏,既美观大方,又阻挡了宠物入内。 
  另一项在议事会形成的“决议”也在执行中。议事会提出对居民进行养宠培训,让大家能既养好宠物又保持环境整洁。由10来名宠物主人组建的“宠物沙龙”开展活动,不仅教居民如何文明养宠,更教如何健康养宠。沙龙中,由“绿主妇”骨干当召集人,帮助开展活动。目前她们仍在不断组建小组,争取今年能组建十五六个沙龙小组。 
  经过这几年成长,“绿主妇”有了完整的议事会规则和议事会运作办法。“刚开始,大家都不太懂怎么议事,后来慢慢摸索出了条理。”尚艳华说,小区工作就是这么琐碎,但件件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。“议事”是极好的锻炼,让居民们学会对公共事务“发声”。 
  过去居委对小区事务大包大揽,但往往“想管管不了,不管又不行”。现在“绿主妇”议事会成了居委会的左膀右臂,先后解决了小区居民乱晾晒、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。主妇们参与征求居民意见,提出优化方案。“拓宽道路,势必影响到一部分绿化,一些居民就有意见,反对拓路。我们就要协商出一个办法,既满足拓路要求,又尽量不损失绿化。后来,议事会讨论出了在小区建设垂直绿化的方案,与居委会沟通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”“绿主妇”朱玉芳说。

  环保“老本行”不会丢

  这样一个喜欢“揽事”的自治组织,其实发轫于一项环保行动。“10名主妇,一堂‘环保达人’的生态环保培训课,有了‘绿主妇’的雏形。”尚艳华说,起先就觉得小区开展活动人气不足,想要找点活动提升一下人气,没想到一发不可收。 
  她们找准“低碳环保”作为切入点。2011年底,“绿主妇”与“北京地球村”开展垃圾减量回收合作。每到“垃圾减量回收日”,“绿主妇”便利用智能终端“零废弃回收卡”,对每户家庭的回收量进行记录、跟踪和管理。大家分工到位,接待、过秤、分类回笼、积分录入。从开始每月回收不足50斤,到现在每月可回收几百斤“可回收再利用垃圾”,就连附近小区居民都成为“绿主妇”一员。 
  尚艳华说,“绿主妇”是居民与社区环境友好相处、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一系列项目与行动。梅陇三村动迁户多、先天条件不足、老龄化程度高,但谁不想让自己的家园更清洁美丽,谁不想生活在舒适宜人的环境里?居民区党组织、居委会将一些社会公益环保组织引入社区,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,环保融入了居民们心里。 
  从垃圾回收到利乐包创意制作,从“一平米菜园”、“芽菜种植”到社区学校绿色课堂,“绿主妇”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公益项目,让居民们切实感受到小区环境的变化。“以前我们这里被叫作垃圾三村,现在是花园三村。”居民自豪地说。 
  除了环境的明显变化,居民们的心态也变好了。开展“家庭一平米菜园”,有些原本婆媳关系不太和睦的家庭,通过一起切磋种菜,打开了多年的心结。一名老太太为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,常年呆在家里。尚艳华劝她多出门、换换心情。老太太参加“绿主妇”活动后,心情畅快多了。现在,小区里不仅有“绿主妇”,很多男性居民也当起了“绿主夫”。 
  今年,北京万通基金会为“绿主妇”带来了厨余垃圾处理的合作项目以及20万元活动资金。首批试点30余户居民,在家处理厨余垃圾,通过混合菌种发酵出来的水可用来清洁、可以当肥料。说起环保项目,尚艳华眉飞色舞:“我们每个新项目都培育一个新团队,从而培养更多骨干,吸引更多居民加入,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”今年“绿主妇”团队还获评中宣部全国十大最美人物之“节约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
  “绿主妇”经验走向全国

  今年,“绿主妇”们去了位于安徽省的一座希望小学,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一批毛衣。这些毛衣都是“绿主妇”编织社的志愿者和热心居民们手织的。 
  梅陇三村原来有一个编织聊吧,经常为社区里的老人织帽子围巾。后来被“绿主妇”收编后,又与一些公益组织合作,为外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编织毛衣。志愿者们所使用的毛线,来自废旧衣物回收。“现在很多上海居民会把家里不再穿的毛衣放进‘大熊猫’,这些毛衣经由公益企业清洗、高温消毒后送到这里,我们就可以编织成各种新毛衣了。”一名编织社阿姨说。 
  一次,有个地区需要编织社一星期内织出350多顶帽子。为了满足孩子们需要,编织社阿姨加班加点,好几天都弄到了晚上11点多。即便现在是夏天,编织社的阿姨们每天干完家务后就开始编织,因为她们担心西部有些地方很快要冷下来了,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毛衣。为了把毛衣织得更漂亮,她们还买了很多参考书,一看到有好的式样就马上记下来。 
  社区里也有许多居民默默支持“绿主妇”们编织爱心毛衣。一名高龄老人告诉尚艳华,自己年纪大了,毛衣是织不动了,但以后家里只要有不穿的毛衣,一定都喂给“大熊猫”。 
  人改变环境,环境也改变了人。凌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路说,“绿主妇”们对环境的友善,演变出对他人的友善。主妇们主动提出以“邻家阿姨”的身份参与边缘人群的帮扶,同时也把自己做环保公益的快乐与其他小区居民分享。 
  事实上,“绿主妇”经验早已走出梅陇三村和凌云街道,正迅速向徐汇、上海乃至外省市传播与辐射。嘉定、闸北等多个小区,找到“绿主妇”取经,更新版的“绿伙伴”等活动四处结出成果。

    居委书记尚艳华:让“广场舞大妈”变身环保“绿主妇”

 

2013年11月,尚艳华在一平米菜园表彰优秀志愿者 

  从小区大门口走到44号的居委会办公室,数百米的路,尚艳华至少要走1小时。因为几乎每个碰到她的居民都会拉着她聊上几句,和她分享家中的喜事,倾倒琐事的苦水,还有的只是想和她聊聊天。在居民心里,她是热心肠、办实事的人,更是自家人。 
  尚艳华,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,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,上海市十大社会工作突出贡献人才提名,上海市大众科学奖提名,上海市“中国梦·申城先锋”先进典型,但在居民中,她还有一个更为动听的名字——凌云“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”理事长。 
  近年来,她所带领的梅陇三村“绿主妇”环保志愿服务团队,以推广绿色、健康、低碳、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,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,把小区居民凝聚起来,参与小区的自治管理。在参与的过程中,不少主妇找到里自己的乐趣,一群“阿姨妈妈们”放弃了每天跳广场舞的习惯参与志愿者活动,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,小区的和谐氛围更加浓厚。2014年“绿主妇”志愿者团队获评中宣部全国十个最美人物之节约之星荣誉称号。 
  随着“绿主妇”行动的开展,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加入环保公益活动之中,尚艳华顺势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小区自治,小区的事情交由小区居民自我管理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 
  2007年,尚艳华来到梅陇三村担任居民区总支书记,由于小区动迁户多,居民中没工作的人不少,一些人没有工作,在闲得发慌的环境中,蜚短流长和家庭矛盾就会生长出来的。成了小区的不安定因素。刚刚走马上任的尚艳华认识到,要让梅陇三村走上正轨,必须得解决这些“闲人”的就业问题,她和“闲人”一个一个谈,谈不拢就做对方家庭的工作,家里家外联手,在一年之内把百八十人送上了各种工作岗位。 
  其中有个年轻人的工作让她花了不少心思。原来这个年轻人因为过去吸毒导致失业在家,家中可以说是“家徒四壁”,父母整天唉声叹气,已经对儿子失去了信心。尚艳华知道后就上门了解情况,开始小伙子很抵触,觉得工作难找,别人也都看不起他,也不觉得尚艳华能帮上什么忙。虽然明知大部分单位愿意接受吸毒的人,尚艳华却没有气馁,通过街道相关部门找到一家家用人单位,帮年轻人找工作。最终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单位,对方要求对他的品行提供担保。怎么办?总不能看着这小伙子一直丧气下去,尚艳华就和党总支、居委会的干部一起协商,最终为他担保找到了工作。

  如今当初的失足年轻人不仅重新融入社会,工作得很好,还娶妻生子,成为社区的积极力量。在小区里每次看到尚艳华总会和她亲热地打招呼,说说自己的情况。

  尚艳华说,对小区里的特殊群体,看似解决的是一个人的难题,但实际影响的是一群人的心理。有了工作,人的精神面貌和作息习惯就“正常”了,小区里可能存在的“负能量”也就消解了。

 

以前,一些家庭主妇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矛盾,会整天到居委会吵闹,到街道上访。社区钱阿姨的儿子买了一部私家车,因为停车位相争,与邻居张家发生了不快,虽经居委和“绿主妇”上门调解,但钱阿姨内心总还是有一点疙瘩。 
  “家庭阳台一平米菜园”活动开始后,钱阿姨家茄子长势不太好,尚艳华又发动“绿主妇”骨干们硬是拉着她到隔壁张家去取经,张阿姨热情相迎,不仅主动介绍起自己的种植心得,还一一解答了钱阿姨提出的问题,钱阿姨的心结也在张阿姨不间断地热情相助中逐步化解开来。 
  尚艳华和她的“绿主妇”团队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活动,通过从事更有意义的事,以及和团队里其他人的交流沟通,使得原本很少往来的邻居因为这些共同的话题而变得热络起来,居民间“鸡毛蒜皮”的矛盾也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不经意间被化解,一些有名的“吵架达人”、“上访高手”则成了“绿主妇”团队的骨干分子。 
  现在,居民的诉求越来越多样化,同一件事,因为利益不同,居民经常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意见,尚艳华认识到采用命令的方式不如采访协商的方式,党总支、居委会直接出面不如引导居民自己讨论解决。 
  在尚艳华的的带领下,指导中心还确立了以18名居民为骨干的“绿主妇”议事会。形成了“调查研究、提出议题、召集讨论、形成方案、表决通过、推动执行、民主监督”的一整套小区事务参与机制。居民们碰上麻烦事情,不仅可以到居委会诉苦,还可以上议事会去谈。有时居委会解决不了的事情,议事会却能有效的解决,在议事会的推动下,小区居民养宠物文明公约签订了,小区道路拓宽工程顺利展开了…… 
  规范化的运作,使民情、民意、民智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指导中心,指导中心再和党总支、居委会、物业公司等各方齐心协力,先后解决了小区道路设施改造、绿化护栏建设、居民乱晾晒衣物、宠物随地便溺等10余个老大难问题,小区治理和发展步入良性轨道。这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自我管理,让小区居民的凝聚力更强,更重要的是,邻里之间的信任、友爱,在参与小区治理的过程中,变得更加紧密无间。 
  “我是个绿主妇,我同时还是我们小区绿主妇议事会的成员!”已经退休的周宝娣告诉东方网记者,“我们的议事会成员都是志愿者,大家既是邻居又是朋友,只要我们在,小区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圆满解决,都不需要麻烦居委会。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!”

    

    徐汇区“绿主妇”志愿者团队获评全国最美人物 
    近日,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的“绿主妇”志愿者团队,获评2014年中宣部全国十个最美人物之节约之星荣誉称号。

  此前晨报曾多次报道“绿主妇”的环保事业。如今,“绿主妇”们因不同的项目忙得不亦乐乎:组建了家庭“一平米小菜园”志愿者团队;组建凌云“绿主妇”爱心编结社;“家庭厨余垃圾变废为宝”项目……

  据了解,闸北、徐汇、闵行甚至浙江等地的居委会书记找上门,想向“绿主妇”们取经。

 
友情链接  
     
主办:杭锦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
电话:0477-6628297 E-mall:hjqwmbyx@163.com
蒙ICP备16003918号-2
×关闭
杭锦旗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