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聚焦杭锦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身边好人 道德讲堂
我们的节日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展播
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领导活动 文明影音 评论•深度 道德模范
文明实践在行动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动态

苏州城乡文明一体化:让“文明”成为最鲜明城市品格

作者: 发布时间:2014-10-14

在全国,苏州的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一直走在前列,2002年,苏州和所辖县级市全部建成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”;2005年张家港市成为首批“全国文明城市”,2008年苏州市荣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,苏州也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地级市和县级市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的地区。

  苏州是如何以城带乡、城乡共建,统筹好城乡文明一体化的?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苏州用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阐释着城乡文明一体化的进程。

  整合资源对接联动,城乡文明汇成一股洪流

  近日,记者来到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,在这里,6230名本地村民与8000多外来流动人口和谐生活在一个“大家庭”里,经常传出这样的故事:22组村民袁海平拾金不昧,16组村民查菊根勇救落水儿童,6组村民朱卫丽几年如一日贴心服侍瘫痪婆婆,5组村民周维明与左邻右舍互助互扶。

  城乡协调是苏州的特色,更是文明建设的优势。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上世纪80、90年代的苏州城乡各地:大批农民从田野里走出来,大批乡镇企业闯出了一条新路,“苏南模式”享誉全国,富裕的农村欣欣向荣。但即使是如此,那时城乡差别依然很大、市民与农民的生活文化方式界限分明。

  之后,苏州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,坚持“以城市要求抓农村、用市民标准育农民”,中心城市与县级市联动、“三下乡”与“三进城”互动,整合惠民利民资源,加大对村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引导。全市农村开展“乡风文明志愿岗”活动,设立“家庭美德”、“爱心奉献”、“动迁安置”、“邻里和谐”等十余种岗位。目前,“乡风文明志愿岗”已在全市省级以上文明村实现了全覆盖。今年3月,苏州“邻里守望”志愿服务进社区启动,并推出了社区“金乡邻”志愿岗活动,城乡志愿者汇集成一股股暖流。

  在苏州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的不同时期,无论是老苏州人,还是新苏州人、洋苏州人,在文明创建的引领下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,共同打造文明有序的社会空间,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“幸福指数”。全市将坚持以市区为中心,四个县市为纽带,若干中心城镇为基础的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之路。

  文明品牌示范引领,各行各业形成崇德力量

  卢留兴是张家港的一位普通老人,由于子女远在外地,老人苦于无人陪同自己去上海看病,张家港公交6路的女司机孙建凤利用带公公去看病的机会,七次陪同他去上海看病,平时还经常放弃休息看望他,叮嘱他按时吃药。

  为表谢意,卢留兴老人去复印店打印感谢信,当店主得知是表扬公交6路时,当即免收全部费用,并再三叮咛,一定要把自己及周围邻居对公交6路班组的谢意带到。

  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,苏州人总给人留下一种内敛、和善的印象,这是文明熏陶的体现。2012年底,苏州市成立了“德善之城文明促进会”,通过社会团体的形式,发动410家文明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广泛开展道德建设、城乡结对、扶贫帮困、志愿服务、关爱未成年人等各类活动。

  苏州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、基础工程、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,着力完善“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”三结合网络,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。

  目前,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达17个。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,基本实现乡镇中心校全覆盖。

  苏州城区与农村结对文明创建,各地各行业特别是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踊跃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,涌现了25家全国级、463家省级、1200家市级各类文明先进单位,城乡一体文明创建形成了一批品牌,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筑了新优势,春风化雨,催生出一片和谐。

  生态建设着眼全局,市景乡风凸显美丽苏州

  游客来到苏州,总对这里优美的生态家园赞叹不已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苏州市就先后关停了古城内全部有污染的企业,新建了大批标准化住宅、公厕、垃圾中转站,以及相应的污水处理、煤气供应等工程。每逢节假日,苏州都开展大规模的“洁净家园”活动,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。

  太湖四分之三的水面在苏州,水环境是苏州整体环境优劣与否的标尺,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。苏州以此为突破口,通过疏浚河道,碧水盈盈,垂柳依依。央视今年中秋晚会“苏州月”在太湖之滨举行,把美轮美奂的苏州呈献给了世人。

  今年9月15日至30日,东沙湖社工委微博微信在活动期间同步征集“低碳日记”,发动低碳达人们晒出自己的低碳日记,历时16天,广大网友纷纷点赞转发。

  生活环境直接体现居民的文明程度。农创村地处吴江区太湖新城东南,上世纪70年代初期,以农业示范起家,上世纪80年代起,以乡村工业发家,近年来,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相融合成为该村发展的重点。走进农创村,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。高大的红枫、绿油油的香樟树,一排排“洋气”的房子盖得整整齐齐,每家每户还有一个小院子,既可以用来停放汽车,又可以种植花木、蔬菜,小区内绿化、休闲区配套完善。今年9月,村里新建了乡风文明馆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好人风范、群众文化以及发展规划,如同集聚农村文明的新“祠堂”,看似是一个村庄的乡风,实则折射了苏州城乡的社会文明。

  苏州坚持着眼长远、标本兼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,充分尊重城镇和乡村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。今年起,苏州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100个左右具有示范作用的美丽村庄示范点,其他1000多个规划保留村庄打造“康居乡村”,水乡和水城风姿更加动人。

  安居乐业后顾无虞,社会环境筑牢文明基石

  古人说,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,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。

  扔下锄头的农民最怕生活无保障,目前全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在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同时,思维方式、生活方式、价值观念等逐步融入城市。

  为了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,苏州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网,城镇职工养老、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均在99%以上,保持全国领先,贯穿农民一生的八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,实现了低保城乡并轨。

  今年国庆是苏州公安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后的第一个长假。10月1日至7日,全市高速公路总流量达到835万辆,同比去年上升13.51%。在流量大幅攀升的情况下,全市交巡警实行一级勤务,积极协调各客运单位、企业、公交公司、轨道公司,防止人流拥挤和踩踏事件,“大交通”网络确保了全市顺畅。

  俗话说“千条线不如一张网”。连续十年,苏州被江苏省命名为“社会治安安全市”,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“六连冠”。今年,苏州在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,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。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,苏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77.3万人次,在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,游客给出总分94.67的高分。

  苏州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,广大城乡居民的利益得以保障。在中央每年组织的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,苏州均位列排名靠前城市之列。

  “文明城市”惠民福祉,全民协力塑好“城市品格”

  文明,正日渐成为苏州最鲜明的城市品格。

  文明城市有什么不同?它意味着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、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、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、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……因此,生活在苏州城乡的人们,在实践文明建设的同时,也是文明成果的最终得益者。

  浒墅人家社区是一个新的动迁社区,居民们原本来自不同的地方,随着道德文化交流,乡邻之间和睦相处。国庆期间,这里每周有两三天在举行民乐联谊会。十几位老人聚在社区三楼的活动室,你弹着琵琶、我拉着二胡、他吹着横笛,颇有专业的架势。他们就是活跃在社区的“彩虹”乐队,为居民们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  通观苏州,这片文明土地经历了2500余年历史愈发醇厚,城乡居民自觉参与道德实践的故事随处可见,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市民对创建支持率达到99%。

 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,为苏州贡献出智慧和汗水,也加重了交通、卫生、教育、治安的难题。文明城市建设中,苏州化压力为资源,创新服务举措,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积极参与。苏州的“凡人善举”中,细细观察,新苏州人的身影不在少数。

  “十一五”时期,苏州为全面实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,出台了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《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》,以党员干部、未成年人、农民、新苏州人四类人群为重点,实施十大工程,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。

  从2009年开始,苏州市委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意见》。“十二五”时期,苏州从“提升人的素质”拓展深化为整体提升“社会文明程度”,并配套出台了《苏州市“十二五”公共文明建设规划》,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。

  当前,苏州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已然成为促进苏州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协调发展的龙头工程、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、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形象工程。(苏州日报 记者 张帅)

 
友情链接  
     
主办:杭锦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
电话:0477-6628297 E-mall:hjqwmbyx@163.com
蒙ICP备16003918号-2
×关闭
杭锦旗发布